发布日期:2015-08-26 20:43:15 编辑:刘玲 来源:民俗文化网 点击率:4906次
近日,湖北十堰市中医学会秦汉医学研究分会常务会长、《秦汉医学学刊》责任编辑严健民先生撰著的《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十七讲》一书,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在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方面的第七本专著。
严健民,1959年被调干录入原武汉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65毕业分配至原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附属医院工作。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国内外诸多与针灸有关的学术动向,促进了我国“经络研究热”的兴起。1982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经络电阻测定会”的资料将严先生引入《黄帝内经》学习之中,从此,他执着在中医史学中求索,用他自己的话说:由于学者们研究文章的启发,逐步走进古人类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原始思维等学科之中,开阔了医史学研究的眼界,他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参编国家级《中医学思想史》及中西医结合教材《医学史》两书均于2006年出版。他本人先后出版《中国医学起源新论》、《论原始中医学》《远古中国医学史》等七本书。
《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十七讲》是在以上撰著基础之上展开探讨,在《十七讲·绪论》中,结合近三十年来特异功能对中医理论的干扰进行澄清,又设“拂尘篇”澄清中医理论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关于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殷商至秦汉先民们将医学理论建立在有限的人体解剖、生理知识基础之上,但在传承中,许多原始资料,如《内经》中的“脾与胃以一膜相联”(脾应指胰)等,由于上述史料在传承中或被遗忘,或被错位,使“脾为虚拟形态”,生殖之肾被嫁接于泌尿之肾;三焦之下焦界定为右侧输尿管,严重影响了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可信性。为响应喷长恩教授《中医形态学研究呼唤与时俱进》的倡导,在《十七讲》中依秦汉以前医学史料为据,阐明了十三则人体解剖史,补正了“脾即胰”。丈夫生殖之肾即睾丸,命门为生殖之门即子宫颈口等认识,为创建未来中医理论提供了秦汉以远人体解剖史料。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黄龙祥研究员在评价《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十七讲》一书说:“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能不能提出问题,特别是能不能提出正确的问题,直接决定了科学研究的结局。而当今中医界,特别是中医史学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问题意识淡漠。严健民先生在《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十七讲》一书中,基于深入、系统的史料考证、分析,依据逻辑学的原理,提出了一个个令人深思的关键学术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名家之说给予了入本三分的剖析。尤其是关于经脉学说以及中医解剖学方面的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意义更大,不仅对于医史研究,而且对于中医临床、实验研究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教授在评价《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十七讲》一书说:“《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十七讲》以考古学、古人类学、古文字学等作为研究方法,对《内经》以前的中医药史料展开深入研究。从原始中医学思想萌芽的思考到对当今学术争议论点的思辨,再到殷商至两汉中医器官形态解剖史的挖掘,阐述了许多新观点,并对学界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体现了作者对原始中医学研究的深厚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本书属于中医学理论研究范畴,关注于原始中医学领域,对中医学起源和中医学早期理论尤其解剖理论的研究较为深刻,补充了学界对《内经》以前中医学研究的不足,对中医学理论的传播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今后中医教育的参考,纳入中医学史及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在中医学界具有一定的影响。”
严先生八旬满三,他希望中医临床、学术界早日将秦汉人体解剖学史料用于学术撰著之中,由此保证中医理论与时俱进发展,促进中医事业走向世界。(继南、袁野)
附:
严健民先生长期从事中医学起源和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探索,其新著《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十七讲》(中医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是继《论原始中医学》、《中国医学起源新论》等诸多重要著作之后又一部新的力作。成为严氏医史理论研究一块新的里程碑。在该书绪论中,明确宣称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原始中医学理论体系研究,为全书的一个亮点和良好开头。以后的讨论,由于较多应用训诂资料作为论证依据,使得研究成果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更加引人注目。基于以往的研究人员,在经历、兴趣、知识、经验、信息掌握和大脑思维等方面的复杂性,影响着研究结论和研究成果相当复杂的局面。也是“达成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仍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目标”的客观原因。就研究成果而言,得失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一些有志者的参与,研究成果的涌现,无数相对真理组成一个接近真相的客观真理。成为多数专家“一家之言”的总和。毫无疑问,严先生的系列著作,不断补充、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实太史公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要求。严先生无疑已经成为这一专题研究的中流砥柱。并不妨碍研究过程经历的艰辛与乐趣、成就与得失。基于经络、藏象喻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因此,新著对其概念研究尤为着力。“不破不立”。难能可贵的是,特别在面对以往众多不伦不类、形形色色的错误观念的评说,作者特设“拂尘篇”加以驳正,力求严肃、认真、对事不对人和合情合理地评价,包括一些具有特殊地位和声望老同志的见解和言论。全书凭借厚实的文献功底,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探索,终于陆续奉献读者。成为近年医史难得的佳作和他的最新成就。
——付有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今受聘于百万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