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9-30 16:32:11 编辑:刘玲 来源:秦汉医学文化网 点击率:4727次
提要:我国考古史料证明:许家窑人已发明狩猎工具飞石索,峙峪人已发明弓箭,这些发明提高了新人时期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证明新人们的大脑生理功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积累原始生活经验、推进人类发展史创造了条件。从此,以远事记忆能力为基础的原始科学知识逐步被发现;原始医学知识在新人以来的人群中逐步产生。与此同时外治医学思想逐步萌发。
关键词:新人早期 外治医学知识起源 外治医学思想萌芽
我曾在《中国医学起源新论》中探讨过原始人类医学知识起源的必备条件,认定人脑组织结构的进化及人脑生理功能的进化是产生原始医学知识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者当属人类远事记忆能力的增强。原始医学知识的产生依赖其他原始科学知识的同步发展。并对元谋猿人至马坝古人数百万年的人类大脑发育情况进行讨论,排除了古人以远医学知识产生的可能性,将医学知识的起源断代在近5万年以来的新人时期,从而澄清了“有了人类的出现,就有了医疗活动”等诸多概念不清的认识【1】。
关于原始人类医学思想萌芽问题。今年三月,当李经纬教授约我参编“中医学思想萌芽”的时候,对于“中医学思想萌芽”概念我感到陌生。因为既往从未考虑此问题。当接触“中医学思想萌芽”词组的时候,甚至认为医学思想萌芽与医学知识起源无关;医学思想萌芽是与医学理论起源紧紧相连的;还错误地认为:在医学知识的起源中没有医学思想的支配。现在想起我这认识是极其幼稚的。没有原始医学思想萌芽的支配,便不可能有原始医疗行为,便没有原始医学知识的产生。中医学思想萌芽、应追溯至新人时期。
一、远事记忆能力的增强,是许家窑人原始医学思想萌芽的基础 在李经纬教授的反复启迪下,我个人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进展,有所深化。现在我已理解原始医学思想的萌芽,是原始医学知识产生的基础;原始医学知识的逐步产生,丰富了原始医学思想产生的内涵;原始医学知识伴随着原始医学思想的产生而产生。 医学的萌芽与起源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含医学知识的萌芽与起源及医学思想的萌芽与起源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医学知识的萌芽与起源,是人类早期对某些与疾病(主要是外伤)有关的一些事例的感知,这些感知是建立在远事记忆能力增强的基础之上的,充满了直观的认识过程。比如新人时期的许家窑人,已不满足于数百万年以来的旧石器,他们为了生存,对前人生产的石质球状器进行分析,打制出重量在100克左右的小型石球【2】,证明他们的直观认识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都有提高。小石球是原始狩猎工具飞石索的重要组成,它可以使人在较远距离飞打较大的猎物,提高了原始生产能力。许家窑人对社会活动及早期医事活动都有了较高层次的认识,由于他们积累的原始医学知识多了起来,为抽象思维提供了素材,他们在前人对外伤流血现象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创造出“血”这个单词,到山顶洞人时期又有了“流血”词组的产生。“流血”词组的产生,证明人类能在直观的过程中用动态的目光观察与审视受伤伤口中血液的动向,因此才能用“流”这个单词来说明伤口处于动态的血,叫“流血”。因直观而产生的“流血”。词组在人类医学思想萌芽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从山顶洞人到裴李岗人,当他们能主动寻找清清的溪流洗涤感染了的伤口或者疖痈排脓后遗留在皮肤上的污染物,或者清洗慢性溃疡面上的硬痂的时候,其目的在于减轻痛苦,促进伤口愈合,这一“目的”便是医学思想的萌芽,它的实质是“求健康”,或称作“求治愈欲”。 二、原始医学知识的起源与原始医学思想的萌芽是一对孪生兄弟 早期人类因各种原因导致外伤的事时有发生,如肌肤破裂,流血感染,红肿热痛,这些比较容易为人们感知的病态现象,成为早期人类议论与口头传授的内容。如峙峪人已经发明了石矢,是他们已经创造了弓箭、标枪的物证,峙峪人时期经口头传承下来的原始文化的内容丰富起来,经口头传承的原始医学文化也丰富起来。由于弓箭、标枪的发明,峙峪人的生产活动范围扩大,劳动强度增加,因各种原因受伤的机会增多;与此同时,他们对疾苦的感知内容及对外伤的主动治疗方法也增多。如峙峪人以降的人们,当他们肌肤破裂、流血感染的时候,他们不仅可用手紧按伤口、压迫止血,而且还可能在止血之后,摘一片嫩绿的植物叶揉一揉贴敷在伤口上。到山顶洞人以后,人们还可能有选择地摘一片艾叶,或者紫苏叶,或者薄荷叶揉一揉贴敷在各类伤口上。人类的这些行为,都是在希望伤口早日愈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换句话说,都是在一定的原始医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这种思想便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医学思想。摘薄荷叶揉一揉贴敷在小伤口上是我小时候干过的事,薄荷叶敷伤口不仅可止血,而且有一种清凉感觉,具有止痛、消炎的多重作用。山顶洞人至裴李岗人,他们完全具备了传授上述知识的能力,因此,他们的口头医学文化的传授内容日益丰富,他们掌握的原始医学思想也较多了。 从方法论讲:建立在直观思维基础之上所获得的原始医学知识在口头传授过程中,各人又将各人的经验加了进去,成为口头医学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此间,深深包含着建立在直观思维基础上的原始医学思想的萌芽与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原始医学知识的萌芽与起源及原始医学思想的萌芽与起源是一对难以分解的孪生兄弟。 三、直观思维是原始医学思想萌芽的重要途径 关于“痛”的感知与命名,同样反映了原始医学思想的萌芽与起源问题。比如具有生理性质的早已为母亲感知的分娩痛,当产妇在分娩的关键时期牙关紧闭、面红耳赤、双手握物,大喊大叫的时候,在场的人们都会为之捏一把汗。胎儿一旦坠地,母亲松一口气,紧接着喜上眉梢。对于这样的情景,新人以前的人们是不大注意的,新人以后的人们只能认为是分娩的必然。实际上直至当今也没有医家将分娩痛当作病态处理。但是新人以来的人们对外伤流血中的巨痛感、对于痈肿过程中或者齿槽脓肿过程中的跳痛感(局部肿胀、压迫动脉)都能感知为病态。他们根据直接感受到的疼痛的轻重,或者眉头紧锁,或双手托着下颔,或者用手指轻轻抚抹肿胀的病灶,最终用语言表达,创造出一个“痛”的单词。当人们都能用“痛”来表达处于痈肿状态下的感受的时候,人们便会在看见对方用手托着肿胀的下颌时,问对方“你痛吗”?这种问话也是对他人痛苦表象的直观感知。人们对疾病痛苦的感知被口头医学文化传承下来。给“痛”命名大约是近三万年以来完成的。从医学发展史讲:“痛”这个单词的产生及“痛”所包含的医学概念,毫无疑问是人们认识上的深化,也反映了医学思想萌芽的过程。 我曾在《中国医学起源新论》中探讨过原始医学知识的起源过程,断定医学知识的起源,首先是治疗医学知识的起源;在治疗医学知识的起源中,首先又是外治医学知识的起源。因此在原始医事活动中,外治医事活动是先于内治医事活动的。比如许家窑人生了痈肿,在外出狩猎或采集中被尖石或者植物刺刺破排脓,促进了痈肿的愈合。许家窑人对于排脓与痈肿愈合的关系虽比前人感知多一些,但仍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知;山顶洞人、裴李岗人及其以后的人们,特别是他们中间对于痈肿比较留心观注的人们,当他们在患痈时,他们能够从直观中认识到或理解被尖状物刺破排脓后促进痈肿愈合的事实、并记忆(积累)下来,以后当他们患了疖痈,或者见到别人患了疖痈及疖痈成熟的时候,在求治愈欲的支配下他们便能主动地拆一枚植物刺挑破脓头排脓,或者打制一小块尖石刺破脓头排脓。这种在求治愈欲支配下的行为,恰好证明了原始医学思想萌芽过程。从原始医学文化分析:由于原始医疗实践的积累,近两万年以来人们的原始口头医学文化也丰富起来。这一时期人们很可能在治痈的实践中创造了“刺”、“脓…“排脓”这样的单词或词组,并将疖、痈统称为疡。在裴李岗人时期,“血”与“脓”的概念已经分离,这是医疗实践的需要,也是原始思维发展的必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又向前发展了。 新人以来,由于原始外治医事活动不断传承,在传承过程中那些留心于外治医事活动的人们又将自己的经验不断加了进去,使外治医事活动不断积累与丰富起来。由此我们推断,至裴李岗人时期,我国外治疗法的内容已有植物叶贴敷、水洗、火炙、刺痈排脓了。我国的原始医学思维更加丰富。 从生理学讲,我国先民关于“目之于色”、“耳之于声”的认识是很早以前的事,如山顶洞人他们已有可能在有意无意中、在似理解非理解中“注意到目”的生理功能,这种“注意”具有顿悟性质,不久又消失了,忘却了。山顶洞人以降至全新世的人们,他们有点像现在3~4岁的小孩一样,对许多事情都想问一个为什么?但又很难得到他人的回答,他们只能在“注意”中观察事物的发展,摸索事物的真相,行程十分艰辛。也许就在这一时期,有人对自身的最为一般的生理现象“做过一些实验”,如当他们从强烈的阳光下走进黑呼呼的山洞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并本能似地摇摇头,或本能地用手揉一揉眼球。当在山洞中紧闭双眼,多站一会儿后再睁开双眼,眼前又明亮起来,人们的这一行为似乎在于探讨目之于色的生理功能。当人类能够采用这种直观的方法主动注意与观察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与生理现象的时候,人们对于“目之于色”的认识便深化了一步,作为基础医学知识的生理学已处于萌芽状态了。历史发展至仰韶文化时期,当人们在陶盆内绘制人面鱼纹的时候,人们已在研究人体面部器官及面部形态了。这些器官中包括耳、鼻、目、口等。人面鱼纹盆证明:绘制彩陶盆的工艺师似乎已经掌握“日之于色”、“鼻之于臭”、“耳之于声”、“口之于昧”或“口之于言”了,原始的人体生理知识又向前发展了一步。 我国考古史料一再证明:从万年仙人洞时期到龙山文化时期,正处于中全新世(距今8000~3000年)的气候温湿期【4】,这一时期正是我国种植农业迅猛发展时期。与此同时,家庭驯养业、制陶业、编织业、纺织业、印染业、冶炼业等原始科学事业相继发展,人们在诸多行业中劳动,各有各的心得,各有各的创造,当他们坐在一起各讲各的体会的时候,这便是人类远古的口头传授文化。不难推断:在仰韶至龙山文化时期,由于原始科学知识的积累,促进了人们对有关问题认识上的深化。仰韶文化时期,我国的口头传授文化已可分作原始种植农业口头传授文化,制陶技术口头传授文化,造房技术口头传授文化,以及制井、编织、纺织等等口头传授文化。这些口头传授文化存在的可能性,都先后为浙江的河姆渡遗存、西安半坡遗存以及其他仰韶、龙山文化证实。原始科学知识的发展为原始医学知识及原始医学思想萌芽提供了可能。各类原始科学知识的起源与发展都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的;各类科学思想的萌芽与发展也是通过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的。原始医学思想的萌芽与发展遵循这一规律。 参考文献 l、3 严健民. 中国医学起源新论.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10,19 2 中国历史博物馆编. 简明中国历史图册·原始社会.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39~41 4 王会昌. 中国文化地理.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4~26